数字赋能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河南鹤壁市以标准化建设助力农村高质量发展
□ 宋晓霞 王 辉 本报记者 孙中杰
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何以因农业标准化而成功转型?一个小小的豫北地级市,何以能两次在国务院质量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近日,记者从河南省鹤壁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当地坚持标准引领,突出项目带动,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挥优势 标准化引领农业转型
有“豫北粮仓”之称的鹤壁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充分发挥全国粮食生产基地等优势,把实施农业农村标准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个“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格局。
围绕优势农产品,鹤壁市建立了10类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建立粮食高产创建标准体系、畜禽养殖加工标准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累计收集、制定各类标准2000余项。以《玉米单交种浚单1538栽培技术规程》《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规范》《禽类屠宰场建设管理规范》等为代表的地方标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检验、管理等规范,全市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率、标准化养殖率均达90%以上。
通过示范项目网络化,鹤壁市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先进合作社等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后进,以重点带全面,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4个、示范县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个,以及无公害畜产品产地67个。配套国家级示范试点项目创建,培育和建设了县区级示范点40余个、市级示范点20个。
同时,该市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在农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标准化推广实施、标准管理上下功夫,提升农业集约化、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目前,该市已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1982个,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3%。全市规模养殖户(场)达到6000余户,生猪、肉鸡规模饲养比重达86.6%、100%,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9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5家,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2.18%。
先行先试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鹤壁市初步构建了互联网+生产、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经营、互联网+管理、互联网+众创等“五位一体”的数字乡村建设格局。
按照河南省相关要求,鹤壁市打造了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数字牧业、数字渔业、数字果蔬、数字农企等bt365体育在线投注“一村六园”数字乡村应用示范点。目前,5G+智慧农业物联网、鹤壁建业绿色基地5G植物工厂等5G应用场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50万吨库容花生综合交易中心有望进入郑州商品交易所花生交割厂库第一批名单;鹤壁市农科院、谊发牧业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淇县大石岩、淇花高油酸花生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明昌蔬菜,建业绿色基地,淇县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被确定为省级农业、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
在淇滨区岗坡、牛横岭、塚儿章、桑园、许沟等村庄,鹤壁市开展“数字村庄”示范,建立了“互联网+”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大数据综合支撑、农村产业文化环境管理等服务于一体,提高村民参与度,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鹤壁已建设益农信息社794家,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全辐射,全方位为农民提供“公益、便民、电商、培训”等在线服务。
鹤壁市还实施了“数字农田”工程,建设了“一平台七系统”,在全市42个粮油绿色高效创建示范区建设62个监测站,推动粮油绿色高效创建示范区监测及预警、智能灌溉全覆盖,实现了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年亩节本增效359元。“佳多农林病虫害自动测控系统”实现了全国农林主要病虫害监控信息自动识别、分析处理、网络储存传输和资源共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鹤壁市通过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施电商智能“快递进村”工程,推进益农信息社与本土物流快递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快递收发+生鲜配送+线下电商+快消品商城+便利到家+社区(村)生活”的“快递进村”模式;构建鹤壁市农产品网红助农“云直播”平台,建设了以产品展示、网红直播带货、技术直播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红助农直播间,征集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40余种。
《中国质量报》
|